2024年11月22日,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310項。其中,浙江科技大獎1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299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項。
憑借在能源領域的卓越創新與深入探索,浙達能源的兩項研究成果“強不確定性的地區電網源網荷儲精準調控關鍵技術及裝備應用”和“億千瓦級電力系統需求側可調資源靈活響應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雙雙榮獲202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獲獎成果介紹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高比例新能源并網為電力系統帶來深刻變革,傳統地區電網逐步轉型為源網荷儲融合互動、逐級協同的新型電網,對電網提出了安全、經濟、低碳等多重要求。為此,浙達能源聯合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金華供電公司、浙江大學等單位,實現了強不確定性的地區電網源網荷儲精準調控關鍵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
該項目針對地區電網中可調資源數量多、分布廣及不確定性強等特點,采用多元異構負荷畫像方法對優質資源進行精細化辨識,顯著提高了強不確定性海量分散資源可調容量分析的準確性;并首創地區電網經濟運行域理論與方法,從時空兩個維度出發提出了源網荷儲響應融合的地區電網多目標動態優化策略,提出了多微網接入的分層分區分類配微協同解聚控制策略,增強了地區電網應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
面向源網荷儲資源聚合響應的多層次、多主體協同需求,項目設計了“調度-運營-響應”三層級調控框架,并開發了融合可信交易機制的市縣一體化源網荷儲精準調控系統,使地區電網負荷響應率提升至95%以上。
該項目成果已在浙江、福建、江蘇等電網得到整體應用和推廣,聚合源網荷儲各類用戶,覆蓋分布式光伏、儲能、非工空調、5G 基站、市政路燈、工業生產、充電站、冷鏈冷庫、數據中心、非統調小水電等多類型點滴資源,涉及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居民生活與新興負荷等“6+1”類用能領域。并支撐了G20 峰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工程10余項,顯著增強了地區電網安全經濟低碳運行能力。
獲獎成果介紹
浙江是“經濟大省、能源小省”,日最大負荷已突破1.2億千瓦,高比例外來電、高比例峰谷差、高比例新能源“三高”特征凸顯,用電高峰時段保供應、低谷時段保消納的矛盾愈發突出,電力供需平衡面臨極大挑戰。針對以上現狀,浙達能源攜手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學、浙江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究自主可控的需求側可調資源參與電網供需平衡調節,實現電網與負荷雙向互動。
“億千瓦級電力系統需求側可調資源靈活響應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經過十余年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構建了規約協議自動轉換、資源聚合分布自治、多層級云邊協同調控的需求響應總體技術架構,形成了獨立自主的需求響應總體解決方案;提出了海量異構資源在線辨識、動態響應特征實時提取的資源池構建技術,可調節潛力動態評估準確度達98.5%,資源池需求響應能力達浙江省最大負荷的14.9%;研發了一體化感知調控的電力需求響應終端和千萬千瓦級超大規模需求響應系統,實現380萬臺終端產業化推廣部署,支撐3500萬電力用戶接入。
該項目一舉打破歐美國家需求響應技術和標準壟斷,實現了日前、小時、分鐘、秒級等全時間尺度,工業、商業、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全類型,構建了1600萬千瓦省域超大規模可調節資源池和快速靈活響應能力,有效應對2022年浙江省迎峰度夏期間超1000萬千瓦用電缺口的巨大考驗,保障了全省民生用電和重要用戶用電需求,具備在極端氣象、突發機組故障、外來電通道受阻等情況下保民生、保經濟的能力。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浙江、山東等地的需求側管理、電力保供等工作中,保障了區域電網供需平衡,推動需求側管理設備制造產業發展。
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設立的科技獎項,旨在獎勵在浙江省科學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自主創新,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加快建成創新強省。
此次獲獎,是對浙達能源在電力系統調控和需求側管理領域長期研究和創新努力的肯定,也彰顯了我們在推動地區乃至省級電力能源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浙達能源將以此為新起點,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繼續爭取重大科研成果新突破,為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創新浙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