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力已經深入我們日常的各個角落,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常說的一度電,到底是怎么誕生的?它又有多大的能量?今天我們請來了“電博士”,為我們分享關于電的“前世今生”。
大家日常生活中利用的電能主要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而來的,根據轉化方式的不同,就像人類會分成不同的人種,我們電也會分成火電、水電、風電、光電、核電等等。
火力發電
火電的“爸媽”可能是煤炭,也有可能是柴油或天然氣,1度火電需要消耗310克的煤炭/190克柴油/59克天然氣,同時還要消耗4升凈水。
水力發電
水電的“爸媽”就是水力,1度水電一般需要630立方米的水。
光伏發電
光電的“爸媽”是太陽能,1度光電的生產需要1塊250瓦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經過4個小時等效時長。
風力發電
風電的“爸媽”是風力,1度風電的生產需要1臺2兆瓦的風機以額定速度轉動半圈。
核能發電
核電的“爸媽”是核燃料,現在通常為鈾,1度核電僅需要消耗1/22800克鈾235。
我們不同類型的電生產出來以后,就需要從發電廠輸送給用戶進行消費使用。通常來說,發電廠和負荷中心(即電力用戶)相距很遠,有時候甚至可達數千公里(如“西電東送”工程),這就導致電力在輸送過程中會面臨較大的損耗風險。
因此,從發電廠生產出來的電,需要通過變電站將電壓升高,再經由電網線路進行傳輸,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損耗,也能夠大幅降低輸電成本。而當我們經過了“長途跋涉”來到電力用戶這里,又需要通過變壓器將電壓降下來,再進一步分配給工業、農業、商業和居民等。
當然,盡管采用了這樣的方法,我們的損耗還是不可避免的。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1年我國的全國線損率為5.26%,相當于1度電從發電廠生產出來到用戶真正使用前,就已經損耗了0.05度多。
其實這是大家關于電能的一個誤區。很多人以為電能是靠“電流”傳輸,即通過電子從發電端“搬運能量”到用電端——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事實上,電能依靠電磁場進行傳播,其速度接近光速,這也是電力“即發即用”的一大原因。
讓我用一組數字告訴你,我們電都有哪些本領吧:
100次:1度電可以供手機充電超100次
24小時:1度電可以供冰箱運行24小時
15罐:1度電能夠生產15罐啤酒
8千克:1度電能夠燒開8千克的水
0.86公里:1度電可以讓新能源車行駛0.86公里
雖然我們本領很大,但是還是經常會從大家的指縫溜走哦!據估算,中國每戶家庭每年浪費的電量將近500度,所產生的碳排放相當于1棵樹木1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如果大家能做到在生活中節約用電,預計中國每年節省的電量能達到2256億度,相當于上海一年用電量的1.5倍、三峽水電站一年發電量的2倍,能減少約1.3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