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小电影,97精品人人妻人人,国产电影一曲二曲三曲,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久久av

浙達能源觀察室丨12月家庭電費太貴?其實你家的電費已經十年沒漲價了!
2023.01.11

頭圖.gif

 

最近,“12月電費”沖上了社交媒體熱搜,多地網友紛紛曬出動輒八百上千元的賬單,熱議“12月電費貴得離譜”。不過,上海、杭州等地官方也馬上出面回應“電價未調整”。事實上,居民電價作為民生費用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不可隨意調整。如果要調整居民電價,一般要召開價格聽證會,并通過政府網站等官方渠道進行公示。

多年以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物價也水漲船高,但有一樣商品例外,那就是居民電價。以浙江省為例,居民電價一直維持在2012年的水平,也就是說已經十年沒有漲過價了!

無論是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還是與國內工商業用電相比,我國居民電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發改委在去年回復公眾留言時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試行較低的居民用電價格,居民電價較大幅度低于供電成本,是因為工商用戶承擔了相應的交叉補貼。“你所謂的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用這句網絡流行語來概括這一情況是再合適不過了。

那么,為什么12月很多家庭都有一種遭遇“電費刺客”的感覺呢?除了居家時間延長、空調制熱耗電量上升等原因外,電費上漲還可能與進入第三階梯電價有關。

 

什么是“階梯電價”

 

提到階梯電價,就得和大家科普一下,自己家里的電費是怎么收的了。

我國從2011年起推行居民階梯電價,并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分檔電量標準,保證滿足居民基本用電需求的電量價格平穩。這一制度很好地體現了“保基本”的改革理念,既能促進社會公平,又能引導居民節約用電。

那么,階梯電價具體是怎么收費的呢?顧名思義,就是按照用戶消費的電量分段定價,用電價格隨用電量增加呈階梯狀逐級遞增。根據國家發改委2011年印發的《關于居民生活用電施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第一檔電量應覆蓋本區域內80%的居民用戶,第二檔覆蓋80%-95%,超出部分則為第三檔。

以目前浙江省居民電價表為例,“一戶一表”居民用戶按年用電量的三檔計費標準分別是:

第一檔額度為年用電2760千瓦時,電度電價為0.5380元/千瓦時;

第二檔額度為2761-4800千瓦時,電度電價為0.5880元/千瓦時;

第三檔額度為4801千瓦時及以上,電度電價為0.8380元/千瓦時。

undefined

 

可以看到,第一檔與第二檔電價差別較小,第三檔電價則“原地起飛”,比第一檔貴了56%,差距一下子拉大了。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假設兩個家庭12月都用了1000度電,第三檔計費的要比第一檔貴出300元左右。所以,如果你覺得12月電費高,不妨看看自家電費單上的年用電量是不是攀升到第三檔了。

 

“分時電價”知多少

 

對于居民用戶來說,除了上述提到的“電度電價”,更熟悉的應該就是“分時電價”了,這是兩種電費計費方式,而后者在我們的生活中則更為普遍,俗稱“峰谷電”

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逐步在各地推行分時電價機制。如今已有29個省份實施了分時電價機制,涵蓋了面向居民用戶、農業用戶和工商業用戶的不同定價,各地分時電價機制在具體執行上也有所不同。

例如,各地普遍按日劃分峰、平、谷時段,執行峰谷分時電價,部分省份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尖峰時段;四川等地按月劃分豐水期、枯水期,對電力供應緊張的枯水期進一步執行豐枯電價;上海等地按季劃分夏季、非夏季,對盛夏用電高峰期執行更高的季節性電價。

總體來看,各地分時電價機制的實施,可以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引導電力用戶削峰填谷,從而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系統整體利用效率、降低社會總體用電成本。

電價表2.png

 

那么,具體到居民生活用電,開通峰谷電會更省錢嗎?一般來說會。以浙江省為例,高峰時段為8:00-22:00,低谷時段為22:00-次日8:00,從表中可以看到,低谷電價是遠低于高峰電價的,對于普通的上班族家庭來說,用電需求集中在在晚上下班后到第二天早晨上班前這段時間,和低谷時段重合度高,因此開通峰谷電會更加節省電費。

 

未來居民用電會漲價嗎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民生情懷的溫度計。我國的電力工業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力工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國互聯互通的電網,發電量更是多年穩居世界第一,這背后是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力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張小小的家庭電費單,折射出生活的大變遷,一邊是家庭用電量的持續攀升,而另一邊則是十年來鮮有浮動的電價。比如浙江、上海等地,盡管對工商業用電多次進行調價,但居民用電仍在執行2012年的階梯電價標準,十年未上調,體現出滿滿的民生情懷。

站在全球的角度俯瞰,我國的居民電價始終處于較低水平。根據2020年的統計,我國居民電價平均水平為每度電0.551元,相當于38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1.327元打了四折,在38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位。

電價比較.png

2020年我國與38個OECD國家平均居民電價水平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我國電力系統建設尚不成熟,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從2002年開始至今已經20年,但居民電價仍未作調整。一方面,定價跟不上生活水平提高,居民電價較大幅度低于供電成本;另一方面,家庭用電量大幅增加,而三檔電量劃分仍維持在2012年的水平。從市場化角度看,這個情況并不合理,不利于電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感覺某個月電費突然高了”這種疑慮其實早在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就出現過了,主要原因也是居家時間變長疊加夏季耗電量大,電價達到第三階梯。為此,浙江媒體《錢江晚報》曾刊發時評文章稱:

“設立階梯電價的目的是為了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時,抬高用電大戶的用電成本,引導社會節約用電……以當年調整的基礎來看,在合理的階梯電價標準中,大多數居民家庭用電應該在第一第二階梯內,只有少部分居民家庭在第三階梯。而如今,突破第三階梯成為普遍現象,則當年設立階梯電價的作用就不再存在了。”

發改委也在去年曾公開表示:“為了進一步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江蘇、廣東等省份已經對居民階梯電價進行了調整,均出臺了“一戶多人口”優惠政策,規定一戶家庭人口滿5人及以上的,可申請每戶每月增加100千瓦時的電量基數;人數滿7人及以上的,也可選擇申請執行居民合表電價。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縱深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市場將進一步成熟,各地的居民階梯電價也會適時適度進行調整,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市場需求,也有利于擴大內需,助力供給側改革。讓我們共同期待,在更合理的電價制度下,不論是居民用戶還是工商業用戶,都不會再被“電費刺客”所嚇到。

 

聯系我們.png

尾圖.png